本站讯(马克思主义学院 曾骏)4月25日下午,马克思主义学院红色文化教研室开展集体备课会,会议由曾骏主持,教研室全体教师参加。
备课会围绕红色文化第三讲中的“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与实践”主题展开深度研讨。主备教师陈颖以“比较别人的路——中国革命新道路‘新’在何处?”为题,通过时空对话的形式,为大家呈现了一堂兼具思想性与实践性的示范课设计。陈颖以“马克思、恩格斯生活的欧洲是怎样的时代?”为切入点,带领教师们重温19世纪欧洲革命浪潮,解析无产阶级通过“暴力革命与武装夺权”实现政治统治的理论逻辑。随后,以问题链层层推进:“为何列宁选择‘城市起义’?中国共产党又如何走出‘农村包围城市’的新路?”通过对比分析,揭示中国革命道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发展。

课程设计亮点纷呈:一是融入“故事化”教学,以“南昌起义火种如何燎原井冈山”等史实串联理论;二是设置“路线图绘制”环节,要求各学生小组基于史料还原革命历程,并现场展示成果;三是抛出“城市中心论是否符合中国国情?”的思辨话题,预设师生互动场景,激发批判性思维。板书设计以时间轴为框架,标注关键事件与理论突破,逻辑脉络清晰可见。
参会教师纷纷表示:“红色文化课要‘把道理讲深、把故事讲活’,此次展示为青年教师提供了范例。”此次活动不仅深化了教师对“两个结合”的理解,更为创新高职思政教学模式、培育时代新人注入新动能。